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同安园293号 17637608418 motherly@qq.com

新闻动态

高佑思与罗亚瑟直击苏超:南通足球的跨文化热力场

2025-07-08

当百万粉丝大 V 高佑思带着他标志性的好奇心踏入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时,这座可容纳近两万人的球场正被红色海洋淹没。作为 "歪果仁研究协会" 的创始人,他此前用镜头记录过中国外卖骑手的日常,却从未像此刻这般被一场地方足球联赛的爆发力震撼 —— 看台上 21583 名球迷的呐喊声穿透云层,场外 192 个第二现场的 22.6 万观众同步沸腾,连空气都弥漫着啤酒与烤串交织的烟火气。而在他身旁,南通女婿罗亚瑟早已按捺不住,这位法葡混血的自媒体人时而挥舞着南通队围巾,时而用流利的中文高喊 "南通加油",蓝眼睛里闪烁着与本土球迷无异的狂热。

一、文化碰撞中的足球觉醒

在高佑思看来,这场苏超联赛呈现出极具张力的文化融合。当 17 岁的苏州球员寇程以 78 秒闪电破门刷新联赛纪录时,他注意到看台上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用折扇打着节拍,也有穿汉服的少女举着应援灯牌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,恰如他在《别见外》系列纪录片中试图捕捉的中国生命力。而罗亚瑟则从另一个维度解读:"南通球迷的热情让我想起家乡法国的小镇德比,但这里的氛围更温暖。" 他指着看台上特意为国际友人设置的双语助威板,"当全场一起喊 ' 南通是冠军 ' 时,我突然意识到,足球正在打破所有文化隔阂。"

高佑思与罗亚瑟直击苏超:南通足球的跨文化热力场

二、南通女婿的足球情缘

作为在海门生活了 8 年的 "新南通人",罗亚瑟对苏超的关注早已超越赛事本身。当南通队 4 比 0 大胜宿迁队的比分锁定时,他的思绪飘回 2017 年那个初到中国的夏天。"那时我在抖音发布的第一条视频,就是海门街头的足球少年。" 他翻开手机相册,泛黄的照片里,一群穿着不合身球衣的孩子正在水泥地上踢球。如今,这些少年有的进入职业梯队,有的成为校园足球教练,而苏超的崛起让这种蜕变有了更广阔的舞台。"南通二中女足的孩子们告诉我,她们每场苏超都在线上观看。" 罗亚瑟指着场边的学生观众,"这就是足球的力量,它在播种希望。"

三、足球经济的蝴蝶效应

高佑思敏锐地捕捉到苏超背后的经济密码。当他在滨江体育公园的啤酒市集看到球迷们举着 "苏超联名款" 薄荷帽时,立刻联想到自己参与策划的 MrBeast 中国行项目 —— 这种 "赛事 IP + 城市文旅" 的模式,与海外顶级网红的商业逻辑不谋而合。"南通的聪明之处在于,他们把一场足球赛变成了全城嘉年华。" 他打开抖音,"跟着苏超逛吃江苏" 话题下的短视频播放量已破亿,"从狼山夜游到启唐城免费开放,南通正在用足球讲好城市故事。"

罗亚瑟则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感受着这种变化。"以前海门的周末夜晚很冷清,现在商场里人挤人。" 他指着金鹰购物中心的巨幕观赛点,"我上周在这里遇到一位宿迁球迷,他带着全家来南通看球,顺便游览了濠河。" 这种 "赛事流量" 向 "经济增量" 的转化,在他的镜头里具象为南通老字号餐馆的等位长龙,以及文创商店里热销的非遗土布足球围巾。

澳客

四、足球精神的代际传承

比赛结束后,高佑思与罗亚瑟来到场边与球员交流。当得知南通队平均年龄不足 23 岁时,高佑思若有所思:"这让我想起中国外卖骑手的年轻化趋势,年轻人正在重塑各个行业。" 而罗亚瑟则被 99 号球员蔡越涛的故事打动 —— 这位从南通青训体系走出的前锋,至今仍住在球员公寓,周末会去社区教孩子们踢球。"这种扎根本土的足球文化,正是南通足球持续向好的根基。" 罗亚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,配图是他与孩子们的合影,背景是正在扩建的海门训练基地。

离开球场时,夜幕下的南通依然灯火通明。滨江公园的乐队开始演奏《海阔天空》,球迷们自发组成人浪,将这场足球盛宴推向高潮。高佑思打开摄像机,镜头扫过狂欢的人群,最终定格在罗亚瑟与一位南通老球迷击掌的瞬间。"这就是中国最动人的地方。" 他在拍摄手记中写道,"当足球成为纽带,所有的差异都在欢呼声中消融。" 而罗亚瑟则在朋友圈分享了比赛视频,配文是他刚学会的海门话:"南通,就是我的家。"